微信
熱衷囤積居然有可能是精神障礙?中老年人易中招!有些老年人特別喜歡“收藏”,而且什么東西都往家里撿,什么都不舍得丟,家中的陽臺幾乎成了老年人的雜物間。各種日常用品囤貨、塑料瓶、舊衣服…等等物品,不管有用沒用,總想搬回家,讓原本寬敞整潔的家,被各種雜物填滿。
從心理學上講,將有用的、無用的東西,無序地囤積在一起,什么都不舍得扔……諸如此類行為都被稱為“囤積癥”。目前,囤積癥已經被世衛組織定義為精神疾病。
囤積癥是現代社會老年人群中一種常見的、普遍的,卻也是隱蔽的精神疾病。囤積行為產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個:
◆戀舊心理。一些人老年人,在上了年紀后總愛回憶過去,將過去自己用過的物品上或做過的事回想,覺得這些物品處處都有過去的影子,割舍不掉的情感。
◆勤儉節約的習慣。老年人都有勤儉節約的良好傳統,對東西比較愛惜,不輕易丟棄物品,總覺得扔掉很可惜,想著什么時候可能會派上用場。
◆對經歷過的事感到焦慮。老年人經歷過的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就會陷入焦慮中,總擔心現在的生活中會缺東少西,于是就會把儲藏物品作為對安全感的填補。
◆情感和精神生活相對匱乏。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把囤積物品當作一種習慣,或精神寄托來充實生活。囤積癥患者往往比較內向,孤僻,缺少社交活動,收集儲藏物品成了與世界連接的方式。
如果囤積行為影響生活,給他人帶來麻煩,就需要特別注意了。請認真看看老人囤的到底是些什么物品,如果是有紀念意義的,如親人的紀念品、遺物,留它在身邊,是對親人的一個念想,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果囤的是垃圾、破爛,那老人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
囤積癥的治療一般來講,大多數囤積癥患者只需通過輔導性的行為矯正療法即可改善。不過,的治療并非百分百根除囤積習慣只是將情況降到輕微,恢復病人的自制能力和理性,不再做出影響自己和他人的離譜行為。
溫馨提示:對于治療囤積癥的的治療,家屬扮演非常重要且關鍵的角色,當老年人有這種情況時,家庭成員不要一味的阻止和丟棄,否則老人會越來越憤怒和焦慮,要用支持開放的態度,如單獨辟出一個空間讓他們集中收集,或耐心與他們討論,嘗試列清單來勾選清理的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