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患者陶奶奶68歲兒女均在外工作,與老伴一起安度晚年。前年,因為一位老友患食道癌去世,至此,常感自身消化道不適,懷疑自己也得了大病,整日坐臥不安,整天神情恍惚。兒女陪她到多家醫院檢查,并未發現異常。可陶奶奶總感喉部梗塞、胸悶心慌,認為自己身體日益衰弱,擔心會自己會死去,反復到各家醫院檢查治療,盡管相關檢查均提示無大問題,但她仍憂心忡忡。近半年越發焦慮緊張、急躁易怒、晚上失眠,甚至半夜呼救等,老伴為此苦不堪言。子女這才意識到母親可能精神出現問題,于是帶陶奶奶到我院就診,被確診“老年焦慮癥”。
焦慮癥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心理疾病,老年人更是焦慮癥的高發人群。而我們大多數人很容易忽視。
“老年焦慮癥”本身而言是比較容易治療的精神心理疾病,但由于識別率低,很多老年人意識不到是自己心理出現問題,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往往導致病情加重,部分老人甚至會出現自殘、自殺的行為傾向。
一、老年焦慮癥的表現
1.出現較重的恐慌、緊張情緒
經常感到好像要有很壞的事情發生,缺乏安全感、坐臥不寧、心煩意亂。嚴重的時候,老人會有恐懼情緒,在他人看來只是很微小的刺激,老人卻反應很大,甚至出現驚恐反應。
2.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擔心情緒
精神上的過度擔心是焦慮癥狀的核心。表現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某種危險或不幸事件經常擔心。
焦慮癥患者的焦慮擔心情緒很難通過自我調節緩解,還會由于過分緊張擔心而影響到了日常生活,使其出現一些看起來較難理解的行為,比如由于擔心出門遇到壞人、甚至限制自己家人出門。
3.出現軀體癥狀
焦慮癥不僅表現在精神上,也會出現身體上的不適,表現為運動性不安與肌肉緊張。運動性不安可表現搓手頓足、不能靜坐,不停地來回走動,無目的的小動作增多。肌肉緊張表現為主觀上的一組或多組肌肉不舒服的緊張感。
4.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急性發作時,除了驚恐害怕外,老人還會感覺喘不上來氣,胸悶、窒息、心跳劇烈、手腳發麻、有“不行了”或者“要發瘋”、“要暈倒”的感覺,常以心內科疾病發作去急診。
二、如何改善焦慮癥狀
1.保持良好心態
常保持心態穩定,知足常樂,不要大喜大悲。應客觀意識到歲月不饒人,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定期體檢,認識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對于出現各種變化做到愉快接受,認真過好每一天。
2.正視負面情緒,及時疏導
要能夠了解自身心理變化,當出現焦慮時,要正視它,而不是掩飾它的存在。學會積極調動主觀能動性克服消極的不良情緒,改善心理狀況。
3.轉移注意力
當人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事物上時,心理上產生的新體驗有助于消除焦慮。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身體狀況選擇性地進行活動,例如慢跑、太極拳、下棋等。讀書、看報,不斷的學習也可以避免老年心理上的空虛,促進良好的心理建設。
4.接觸社會
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通過不同方式與自然、社會、人融合接觸,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發展廣泛興趣,積極參加集體性活動,結交更多朋友,積極溝通交流,可以減少焦慮的發生,更好的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5.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當自身通過積極的調動主觀能動性,但仍然無法緩解焦慮狀況時,應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適當的時候遵循醫囑接受治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在遇到困難或外界刺激下,容易出現焦慮情緒,但放任這種情緒長期發展,很容易發展成為“老年焦慮癥”。所以,我們要關注和重視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發現和尋求專業的幫助緩解焦慮情緒,對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