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隱匿性抑郁癥屬于一種不典型的抑郁癥。隱匿性抑郁癥可見于各年齡階段,由于不易被患者和醫生發現,故名“隱匿性抑郁癥”。隱匿性抑郁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軀體疾病、神經遞質紊亂以及性格、社會心理等多因素相關。隱匿性抑郁癥的抑郁癥狀被患者潛意識“隱藏”起來,卻常常以軀體的各種不適或疼痛等癥狀為主要表現。隱匿性抑郁癥可采用抗抑郁藥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隱匿性抑郁癥如果能夠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多數情況療效可,但具體緩解程度因人而異。
隱匿性抑郁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既往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生理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性格因素等多因素相關。
遺傳因素:兩系三代有抑郁癥的家族史。
既往疾病:患者既往如果具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如抑郁、雙相障礙、焦慮障礙等,將會使得隱匿性抑郁癥風險增加。
生理因素:大腦的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的紊亂,內分泌系統的紊亂,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等都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心理社會因素:應激性事件的刺激、貧困、缺乏與他人溝通、長期處于高壓力下等原因可引起情緒波動,可能發展為隱匿性抑郁癥。
性格因素:患者大多具有做事猶豫不決,經常覺得孤獨,容易緊張和動怒等性格特征。
如果存在持續2周以上自覺或者家屬觀察到有類似下面這些表現,則很可能具有隱匿性抑郁癥,應當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各種軀體不適和自主神經癥狀,患者經常因這些主訴反復在多家綜合性醫院各科就診,但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無重大異常,或者僅輕微異常。軀體癥狀一般有如下表現:
消化系統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
心血管系統癥狀表現為心慌、胸悶等。
各種不明原因的疼痛也是很常見的,如肩痛、背痛、肌肉酸痛等。
睡眠異常,如失眠、早醒、睡眠節律改變等。
精神檢查:精神類疾病的確診,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醫生訪談式詢問,也就是精神檢查。
軀體檢查:隱匿性抑郁癥在診斷時,患者很有可能已經在很多醫院做過很多的輔助檢查。
量表評估:例如抑郁自評和他評量表。但需要注意的是,量表評定并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精神類疾病的診斷,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醫生訪談式詢問,也就是精神檢查。
在排除了軀體疾病后,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患者及家屬提供的病情描述,以及部分量表評估的結果,綜合診斷。
鑒別診斷
需要和焦慮障礙進行鑒別。焦慮障礙的人群同樣會出現軀體不適主訴,但是仔細檢查情緒時會發現,隱匿性抑郁癥人群有典型的抑郁情緒的表現。
心理干預
可以采用認知行為的治療方法進行調整,增加患者對自身不良情緒的正確認知,理性地識別和判斷,從而改善其抑郁情緒,降低抑郁的發生率。此外,還有人際關系心理治療方法和支持性的心理治療能減輕患者的抑郁癥狀,讓他們有被接納的感受。
放松訓練
可以進行深呼吸調整等方式,指導患者學習并運用自我放松方法。
藥物治療
當癥狀嚴重或以上方法無效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其他方法
健康知識宣教和普及也有積極作用。
由于本病具有“隱匿”的特點,因此如不進行細致的精神檢查,可能難以發現其抑郁的情感體驗,因而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神經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導致治療延誤。
必須注意本病的自殺風險,因為帶有隱藏的面具,有被較多的無法診療的“軀體不適”所困擾,因此此類患者具有較高的自殺性。
如果能夠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上述干預手段綜合使用,多數情況療效可,但具體緩解程度要視患者具體情況而定。部分輕度抑郁癥狀患者具有自限性,短期內可以自行恢復。
做好精神衛生健康科普知識的宣教,患者可以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抑郁的問題,同時也要做好非精神科醫生的相關知識的宣教,遇到相似問題可以及時識別,并轉診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增強家庭支持,家人更多地包容、理解與溝通;自身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平衡壓力,可定期進行放松訓練,做好情緒的疏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