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酣睡的人有同一種幸福的模樣,睡不好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長期睡眠不足會加大患心腦血管疾病、抑郁癥、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損害認知功能、記憶力和免疫系統。
那么問題來了,你知道怎么睡才達標嗎?
自測你的睡眠質量
美國睡眠協會發布了一份“睡眠質量建議”。用以下新標準進行自測,就能知道你的睡眠質量是否達標。
1、能在30分鐘內入睡
建議睡前1小時不要玩電腦、手機。如果這也不管用,可以稍稍推遲一些睡眠時間,等你真覺得累了再上床睡覺。
2、每晚醒來5分鐘以上不超過1次
如果你夜里醒來幾次,都是翻個身又睡過去了,不代表有問題。如果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晚醒來兩次也屬正常。
3、醒后在20分鐘內能重新入睡
醒來后10~15分鐘,一般身體還保持放松狀態,更容易重新入睡。一旦過了這個時間點,身體就會觸發一系列反應,讓你越來越清醒。
4、在床上,有85%時間在睡覺
如果主觀感受難以判斷,那么你可以用睡眠效率公式,算出睡眠好壞。
睡眠效率 = 睡眠時間/在床上的時間
如果結果大于85%就算正常,達到90%就已經很好了。
8類失眠癥狀一覽
夜醒型
晚上能正常入睡,但3~4個小時后卻異常清醒。每晚深睡時間不足4小時,早上起床后頭昏眼花。
晨鳥型
白天忙忙碌碌,晚上一天黑就上床呼呼大睡,但凌晨2點左右會習慣性醒來。醒來之后就無法重新入睡,躺在床上,大腦飛快地思考問題,最終放棄睡眠。
夜貓子型
通常在夜間更興奮,看電視、看書、上網,一直熬到凌晨兩三點才睡覺。早晨因為要上班,還得正常起床,但起來后會覺得頭昏眼花。
焦慮型
入睡時很順利,但睡眠中會多次醒來,雖然躺在床上,腦子卻轉個不停,想東想西,為工作生活瑣事而焦慮。
賴床型
入睡困難,可能需要1小時左右。而一旦入睡,早晨就怎么也不愿起床,經常睡懶覺。
慢性失眠型
入睡需要1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睡眠過程中醒來多次,每次清醒持續幾分鐘到1個小時,常說夢話。
過度刺激型
為了完成工作加班到午夜或凌晨兩三點。想倒頭大睡時,卻發現由于過度興奮無法入眠。
缺覺型
由于工作、生活或學習的緣故,正常情況下睡眠不足5個小時,導致經常感覺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偶爾的失眠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如果晚上沒睡好,第二天應設法補救,恢復正常睡眠節奏。如:按照“熬夜兩小時,白天午睡半小時”的比例進行補覺。
一些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人,比如,睡眠質量不好的人、年齡超過40歲的人、身體超重者(BMI指數超過28)、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人,最好不要熬夜,否則可能加重相關病情或誘發意外。
當身體出現一些警報,如頭昏腦脹、白天有眩暈、心慌、胸悶、心神不定等明顯不適癥狀時,晚上就應該早點休息,不要熬夜了。
如果實在需要熬夜,建議先睡1~2小時,即便無法入睡,也要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同樣能起到休息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