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比較常見的精神病。該病或復發時間集中于春夏季節,可能與大地萬物復蘇,人體內分泌發生變化有關。發病年齡一般在15~45歲,多見于青少年。
首先,作為家人和朋友,應該承認他的思維方式和他自己的邏輯,他可以選擇這樣去看待、推理問題。不要對患者橫加指責,他是病魔的受害者,是無辜的。要幫助他減少羞愧感,鼓勵他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醫生開的藥物。經醫生規范治療,許多患者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
其次,要幫助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和不被人理解而產生的憤怒。要在他情緒低落憂郁時,多加安慰引導,絕不可羞辱患者。一般來講,以自自然然、不大驚小怪的態度,來與患者打交道,以理解的方式表示同情,這往往是比較容易與患者交往的方式。要尊重患者的尊嚴和人格。以居高臨下的方式與之打交道,往往會加重患者的自卑感、羞愧感和憂郁感,是不可取的方式。
與患者的交往,一定要簡單、明了、清楚,盡量不用概念性詞匯,不能用長句子。說的話要有實際指導意義。不要同時問兩個問題,不要去與患者爭辯,以免引起其憤怒、羞愧和誤解。比如患者描述他看見你沒有看見的東西,不用去反駁,你只要誠實簡單回答“我沒有看見”就行了。不要用嘲諷的口氣、批評的口吻去同患者談話。身邊的人需要的耐心、包容和愛來關懷、理解、支持患者,使他們能在醫生的治療下,在親人、友人的關懷中,基本正常地生活下去。
相信隨著全社會精神衛生水平的提高,全民的精神衛生意識也會得到提高,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偏見、歧視也將消失。要讓精神分裂癥患者擁有自信、自尊,需要家人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