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一種病,之所以稱為“優秀”,很大部分都是來源于其具有傳染性。
畢竟,“疾病消不去,春風吹又生”,然而精神疾病可能也會有“傳染性”,是否你了解嗎?
而“癔癥”,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類精神障礙,在醫學上稱為分離性障礙,具體指的是一類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個體進而引起的精神障礙。
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疾病,但由于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其不了解,就容易忽視病人發病初期表現出的一些特征。
事實上,任何一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給人產生很大的傷害。
這種精神疾病,常常與“發瘋”、“鬼上身”等詞相關,作為一種以轉換和解離為主的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導向。
當發生內心沖突、重大環境壓力、情緒激動、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個體時所引起的病癥。
但在過去,由于封建迷信等因素,很多人并未當它為疾病,反而將其看上去一種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
更加詭異的是,這種癔癥如同像瘟疫般的傳播,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由一個人“發瘋”集體演化為“集體發瘋”,因此也成為“群體性癔癥”。
1518年在神圣羅馬帝國的斯特拉斯堡(現屬法國)就曾發生過一起群體性癔癥。
最開始,是一位婦女突然在大街上跳舞,之后連續跳了4天后,就有34人也開始跳舞,在一個月內,整座城市已經有400多人都在跳舞。
盡管醫生也不知是什么因素引起,暫時先移“血熱病”引起,這些人不眠不休縱情跳舞,直到跳的雙腳鮮血淋漓,累到暈倒后才恢復清醒。
但其中就有十幾人因過度疲勞而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發作,只好去上帝面前“跳舞”。
在歷史上,關于群體性癔癥也無數次記載過。
明明食物沒有問題,但在學校內卻發生“集體性的食物中毒”;
明明從未發現有毒昆蟲,但人們卻集體出現被“毒蟲”咬過的癥狀;
無數醫學醫生、人類學醫生以及社會學醫生都從未拿出針對這種“傳染性”的明確解釋。
但通過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癔癥患者大腦確實出現異常活動,出現的癥狀也并不是刻意“裝出來”。
那癔癥的癥狀有哪些呢?
身體出現以下這些表現,別忽視,可能是癔癥找上門了。
1、高度情理性
高度情理性是癔癥的主要表現之一。
日常患者的情緒感受易從一個極點轉向另一個極點,期間通常帶有夸大性和戲劇性的顏色,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比方說患者會出現易動搖、天真、暴躁、敏感多疑、常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脾氣或啼哭等過于強烈的情感反應。
2、高度暗示性
癔癥患者的臨床表現也會出現高度暗示性。暗示性一般都取決于患者的情感傾向,如對某個人或某件事具有情感傾向性就易受到暗示。
比方說患者受到身邊人的言語、舉動、情緒等影響,就會出現相應的聯想或反向暗想;有些患者還會根據身體出現的不適產生相關聯想或反應等自我暗示的行為。
3、高度自我性
高度自我性的表現行為也會出現在癔癥病情中。
它具體指的是患者喜歡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往往就會表現出過分的顯擺或者展示自己,以此引起別人的注意或成為大家的關注焦點。
它的初期臨床表現就是夸大癥,這一特征比較不容易被人們察覺。
4、運動障礙
癔癥也會出現突然性的運動障礙。比方說有部分患者在患上癔癥之后,會出現四肢僵硬、沒有知覺、不能動彈甚至身體癱瘓以及大腦反應遲鈍等癥狀;
同時還有一些患者發病期間會伴隨癲癇類的癥狀,比如說抽搐、口吐白沫等。
這就要引起大家的重視了,及時送患者就醫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5、頭痛
癔癥也會有頭痛的表現,因為患者在身體情緒高度轉變的過程當中就會削弱腦部神經,進而擠壓到神經中樞,病人會經常性地感受到頭部出現抽動性的疼痛。
這一癥狀主要集中在腦的兩側以及頭蓋骨等地方;嚴重的也會遍布整個頭部。
但是這種癥狀過一段時間之后會消失,有一些患者在睡醒一覺之后什么事都沒有了,因此它是最不容易被人們懷疑的癔癥表現。
6、記憶障礙
記憶障礙也是癔癥的一大表現。因為癔癥是作用于腦部的精神疾病,所以患者最初的表現主要在腦部。
比方說病人會突然出現短期性的記憶喪失,尤其是老年人會出現忘記自己想要干什么;想去什么地方等無法正確回答別人提問的情況。
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身邊人的身體有以上的種種表現特征的話,就要及時讓他們就醫,接受專業性的治療,盡早治療才有康復的可能性。
且一般情況下,早期的癔癥治療也是以心理輔導為主,患者也較為容易接受。
此外,大家日常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出現極端的心理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