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每天早晨被鬧鐘叫醒,腦子里就閃過堆疊如山的工作,仿佛永遠都望不到頭,心情立刻沉重下來。
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想好好做點事情,但實在提不起精神;想讓自己好好放松,卻也收效甚微
晚上臨睡前,經常產生自我懷疑:我現在做的事,究竟有什么價值?我是不是在荒廢生命?
明明是坐辦公室里上班,但為什么總是會感到疲憊不堪呢?
這其中固然有許多生理上的原因 ——
比如,久坐對頸椎的壓力,封閉環境內空氣的流通……
但最本質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我們從內心里,就把工作當成了一種負擔。
每一天都像拼命奔跑在賽道上,只為一個望不到頭的終點。這樣下來,怎么能不疲倦?
這情況在社會心理學中,就叫做職業倦怠。
01、職業倦怠損傷著健康和生活
職業倦怠是一種由長期過度的壓力,導致情緒、精神以及身體進入極度疲憊的狀態。
有人說:“職業倦怠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卻喪失了工作的動力。”
通常情況下,職業倦怠有以下幾個特征:
耗竭感:總是感覺精力不足或耗盡。
怠慢感:對工作的距離感加深,感到消極、厭倦或麻木。
工作效能感降低:取得成就的能力下降,逐漸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
除了精神上的疲乏外,往往還會伴隨頭痛、失眠等身體上的不適,同時也預示著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
而且,職業倦怠不僅影響了我們個人的工作、生活,對家庭也有著負面的“溢出效應”——
比如,人們會把工作中的壞情緒帶進與家人的相處之中,影響家庭的氛圍和關系。
02、職業倦怠為什么會發生?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有職業倦怠呢?
其中的原因也許跟很多人所設想的不同:
并不是因為加班、高強度工作、同事關系不合 —— 這些可能都不是根本原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由你負責的項目,馬上要上線了,整個團隊加班加點,開會、出點子、熬夜幾周確保沒有任何疏漏 —— 這種情況下,你會倦怠嗎?
不會。
你可能會累、會辛苦,但不會發自內心地感到倦怠。
因為你能理解和感受到工作的價值,你知道它的重要性。
同樣,你剛進入某個行業,底薪不高,但是跟著老板做項目,能學到很多新東西,每天都很充實。這種情況下你會倦怠嗎?
不會。
相反,你每天都會期待去公司上班,因為你又會迎來全新的、充滿挑戰的一天。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會倦怠呢?
最常見的,就是這幾種狀況:
01、每天都有大量的瑣事,不斷擠壓和分散注意力,沒辦法專注手頭的工作上;
02、工作方向跟你期望的不一樣,但又沒有辦法去拒絕或改變,只能硬著頭皮上;
03、你的位置不重要,沒有話語權,做的事情很難得到反饋,只是一個“工具人”……
這才是導致職業倦怠的根本原因。
你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工作,而是反過來,被工作所掌控 —— 源源不斷的任務向你涌來,把你淹沒,推著你去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嗎?
當然不會。
你每天都在疲于奔波,只想趕緊把眼前的東西做完,然后放空自己。
03、職業倦怠該如何調整?
首先可以問問自己,我是為什么變得倦怠?以便有針對性地作調整。
如果發現自己和工作之間存在著多領域的不匹配,可以先羅列出最有可能改善的領域,先試著減輕一部分負擔。
要改善自己和工作領域之間的適配度,可以試試看以下方法:
01、增加掌控感:控制能控制的,放手不能控制的。
有時,無法控制的部分之所以令我們焦躁和痛苦,是因為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它都無法被改變。
因此,我們不如將精力專注到可控的部分,在能控制的范圍內盡量把它做好。
此外,想緩解控制力不足的痛苦,還有個方法是適當降低責任感,接受現實——工作成果可能的確無法達到我們最初設想的標準。
02、可以試著從其他方面,找回在工作中丟失的意義感。
例如,如果你的意義感在于幫助他人,可以每周抽一點時間出來做志愿者,或是耐心解答同事的疑問。
又比如,覺得工作場合里欠缺與他人的積極關系,可以精力側重于與朋友聯系,下班后和朋友一起去吃個飯。
03、要像規劃工作日程一樣地規劃休息。
在選擇休息方式時,要分清楚娛樂和真正的放松。
比如在看電影時,我們可能沉浸在興奮的狀態里,以至于影片結束后感到頭昏腦漲,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放松。
因此,要想獲得真正的放松,你應當選擇那些在結束后會讓你感到肌肉松弛或內心平靜的活動。
例如有些人會泡澡、有些人會在飯后散散步、有些人會在周末睡個懶覺等等。
在有選擇的前提下,工作仍然是為了我們的需求服務。
當然,如果當前的工作壓力已經充斥了我們的生活,難以調整當前的負面情緒時,尋求專業的醫生幫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